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13381005199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易学研究

唐雍智宋国元蒋大鸿三元地理考证

浏览:243 日期:2018-10-09

姜垚(yao)、字汝臬(nie)、号尧章,姜希辙长子,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姜逢元之曾孙。姜垚七代“扬仕”,为一代风水地仙蒋大鸿弟子。官至昌化教谕(昌化县、主管一县之教育)、国子监学正(正九品)、国子监博士(国子监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生子七人,皆有功名。长子姜公铨(字山啟),官至杭州府尹,承家学,少时极得黄宗羲、毛奇龄等看重。垚晚年梦中遇紫霞道人白玉蟾点化,致力仙道,无疾而终。著有《四书别解》、《易原》、《平砂玉尺总括歌》、《黄帝阴符经注》、《参同契注》、《樗里山樵稿》、《得一参伍》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反清复明义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十九年,康熙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赴京修《明史》,以年老多病坚辞。康熙帝令地方官抄录其所著明史论著、史料送交史馆,总裁又延请其子黄百家及弟子万斯同参与修史。万斯同入京后,也执意“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是年黄宗羲始停止讲学,悉力著述。二十二年,参与修纂《浙江通志》。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毛奇龄(1623~1716年、清代学者、文学家,字大可、又字于一、生生、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明末廪lin生,反清复明义士。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被视为“神童”。当时主考官是蒋大鸿的文学师父——陈子龙。1679年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代表作品《西河合集》,《诗话》,《词话》,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享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姜希辙(1621---1698)、字二滨、号定庵,明礼部郎中姜镜之曾孙,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姜逢元之孙,姜天枢(字紫环)次子。姜承烈堂弟,长子姜垚,次子姜坦、三子姜塽(shuang)垚。累世显赫,刘宗周弟子,刘殉国后,成为蕺(ji)山学派领军人物,独资重办蕺山学院,囊括当时奇人俊士讲学,著名经学大师黄宗羲、堪舆大师蒋大鸿、经学大师毛奇龄等皆在此讲学。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中举,顺治初任温州教授。顺治五年(1648),瑞安知县缺员,令暂摄。郑成功兵来犯,攻城,希辙督民守,遇事立应。援至,破成功兵齐云江上。顺治九年(1652),迁直隶元城知县。诣京师,复授户科都给事中,遭父丧归。康熙十八年(1679)其母钱氏病故。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宗周著作颇富,有《刘蕺山集》十七卷,及《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论语学案》、《圣学宗要》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攻破南京,福王被俘遇害,潞王监国。六月十三日(7月6日),杭州失守,潞王降清。十五日(7月8日)午刻,刘宗周听到这一消息,时方进膳,推案恸哭说:“此予正命时也。”于是他决定效法伯夷叔齐,绝食而死。)


姜镜、明朝礼部郎中。长子姜效乾,万历己酉年(1609)中顺天副榜(副榜上榜的是本科考试落第的举人,秀才中的优秀者),曾担任广陵副职,受人陷害后昭雪平反,崇祯想提拔做某地高官,被其拒,后回乡,有子姜天栋;次子姜逢元(字仲讱,号业肃斋)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举人,癸丑年(1613)中进士(三甲),入选中秘(国家藏书的机构),曾担任国子监司业(从四品下),太子詹事,礼部侍郎(正三品)、礼部尚书(正二品)兼翰林院学士、正治上卿(正二品)、资政大夫(正二品)、太子太保(正一品)、等官职,子姜天枢、姜延干(1644---1722又名延翰、六弟一脉过继而来、姜延梧胞弟);第六子姜一洪(1593——1646、字开初、号光阳),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进士(三甲)。历任礼部、户部二部的员外郎(六品),转任郎中(正五品),出守江西,迁任河南兵备(从四品),分巡汴梁。时流寇分犯河北,一洪设法防御;叶县、鄢陵、彰德、怀庆千里之内,赖之以安。叙功,擢(zhuo)福建按察使(正三品),转广东布政使左参议(正四品)。累着政绩,迁太仆卿(从三品)。1644年,甲申之变,北京陷落。姜一洪与刘宗周商议举兵抗清,没有结果。南明隆武时期,由黄道周推荐,任吏部侍郎,不久升任户部尚书。1646年秋,奉命赴江西。还在赴任途中,听闻隆武帝因南京城破而出奔,竟徒步追寻隆武帝。到达江西的木榔庵,身疲力竭,恸哭投江而死。长子姜天植,次子姜延梧(字桐音、妻:祁德渊)、次子姜延干。姜效乾、姜逢元皆死于甲申之难。


蒋公大鸿于1646年,唐明兵败后,披皇冠道服,借地师名义,周游江南、联络抗清。蒋大鸿与黄宗羲既是同僚也是生死兄弟。黄宗羲与姜垚的父亲姜希辙,同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的弟子。而姜垚是黄宗羲的弟子与黄百家、万斯同读书于绍兴两水亭。后学堪舆拜蒋大鸿为师。刘宗周绝食而死为国捐躯后,姜希辙得其遗书《易说》,姜家历代对周易、岐黄之术皆有研究。


黄百家(1643年12月6日-1709年4月29日),乳名祝国,原名百学,字主一,号不失,又号耒史,别号黄竹农家,清初浙江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人。国子监生,黄宗羲第三子。其父黄宗羲(梨洲先生)亦精技击,曾于明末组织武装于浙江四名山抗击清兵。幼承庭训,博览群籍,研习 天文、 历法、 数学。以所学撰《 天文志》、《历志》数种。好拳术,自幼师事鄞县内家拳师王来咸(王瑞伯),承其传,精通内家拳。著《内家拳法》。清康熙十四年(1675),黄百家作《王征南先生传》,记述王征南的拳射之术。清康熙二十六(1687),黄百家进京参加明史的编撰。康熙二十七年(1688)携书回家编写。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编写完成,再次进京编写《明史·历志》,次年四月编成。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三日,黄宗羲辞世。黄百家继续编纂黄宗羲未完成的《 宋元学案》。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明史历志的手稿遗失,重新编写。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二十日,黄百家辞世。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


姜垚的祖父姜天枢病故于1652年。祖母姜钱氏于1678年后去世。所葬之地乃蒋大鸿所点。然而有一位叫姜诗安的“风水大师”自称姜垚是其伯祖,在其《读杨笔记》中写到:“蒋平阶(大鸿)为我伯祖姜垚葬祖父母、父母后皆不发,其所著《地理辩证》不过文人穷弄笔墨罢了。”皆不发是什么意思呢?是人丁不发,财运不发,官贵不发。这真是好大的口气呀!抨击同宗伯祖抬高自己的风水技术勇气实在可嘉。更可笑的是网上有人以讹传讹说是姜诗安是姜垚的后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伯祖有两层意思:“一是同宗伯祖。二是四伏内的伯祖父,就是指当事人的祖父是伯祖父的亲弟弟,当事人和伯祖父的孙子共一个曾祖父。”如果是第二层的话姜诗安的曾祖父就是姜希辙了,显然姜诗安是第一层——同宗同姓伯祖。早已出五伏,姜垚的祖父姜天枢,是姜诗安,同宗同姓的伯高祖。他们都是姜镜的子孙后代,主要散落在绍兴、山阴、会稽、余姚等地,因为不是一支,在加上古代交通不便,摸不清具体情况也很正常。但都是同宗之人话是不能乱说的,尤其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风水技术,并且还著书,太不地道了。就说我的家族吧!通信交通都这么发达了?要不是这两年我修本村族谱,我都不知道我曾祖父第二个孙子,参加抗美援朝后官至副厅级。


姜氏家族兴旺于晚明时期,伴随明朝灭亡后,官运也已到头。家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忠的尽忠,抗清的继续抗清,隐退的隐退,该过继的过继。例如:姜一洪幼子姜延干过继给二哥姜逢元,可是谁又注意到姜逢元早已尽忠了,只因姜天枢这一支,次子姜希辙于1642年(21岁岁)中举人,1644年(23岁)明亡,24岁在清初从事教授一职,传承姜氏香火。其他各支哪还有清廷的官呀?


 


我们看看1652年姜垚祖父下葬后,姜天枢的直系后代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一、顺治十五年(1658)姜垚之父姜希辙出仕工科给事中,正七品。康熙十七年(1678)授奉天府丞,正四品。后乞养母归,告老还乡,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卒於家,享年77岁。在古代人逢七十古来稀,祖坟不好能高寿吗?有人会说是在往上面的祖坟好。如果上面的祖坟气没断此家族也不会这样。一朝天子一朝臣,时也、命也、运也! 


二、康熙八年(1669)姜垚堂兄(堂兄:一个祖父)姜坛,於己酉科种武举,康熙九年庚戌科中武甲,正五品。


三、康熙十六年(1677)姜垚之叔父姜希輅(lu),於丁巳科中举人。


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姜垚长子姜公铨(字山啟),於丁巳科中举人,官至杭州府丞,正四品。


五、康熙二十一年(1682)姜垚之叔姜之琦,中进士(二甲)。以进士任高密知县,正七品。曾经治理胶河水患,在于疃拦水筑坝改水西北流。清廉,政无繁苛。精岐黄之术,施药济人,每晨兴问方病者接踵而至,后因丁忧而去,有上万人哭泣送别。1690年人禄丰知县。


如果蒋大鸿没有真本事,姜天枢这一支会发这么多人才吗?更有甚者说姜垚无后,真是又一个滑天下之大稽。毛奇龄给姜希辙(定庵)做墓志铭上有记载:“垚生子七、长公铨、丁巳科举人、馀俱列庠序有名公铨已有孙继君五世称极盛而垚以文章著自太僕公下文章经术至公益大而垚克继之坦早卒铭曰。”意思就是姜垚有七个儿子,长子姜公铨丁巳科中举人,其他儿子在学府都有功名,而且姜公铨已经有孙子——姜继君。姜希辙1698年去世时姜垚已经做了曾祖父。难道堂堂经学大师毛奇龄会在墓志铭上写谎话?而你无名小卒姜诗安说的都是真话?真不知你是姜境之后那一支?土地公公那销户之后,是用何颜面见你列祖列宗的。或者根本就不是姜镜之后。


姜垚所著来源于《山阴县志》其长子著有《彭山诗稿》。其余资料来源于《浙江通志》、《绍兴府志》、《会稽县志》、《山阴县志》、《余姚县志》《高密县志》、《南雷学案》、《南疆逸史》、《西河合集》等 。


苗策2018、10、3号—6号于深圳弘道轩


文章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博主